形态描述
鉴别特征 我国南部广泛分布的-种有腹链的中型游蛇,背面黑褐色,背侧有二行
铁锈色纵纹,枕部两侧有-对椭圆形黄色枕斑。腹鳞132以上。
描述依据标本 福建崇安、德化等地16雄7雌,广西1雄,湖北罗田1雌,四川各
地7雄10雌,共24雄18雌,42号标本。
形态描述 全长雄性(434+196) mm(福建崇安),雌性(499+134) mm(福建崇安)。
头背暗棕色,枕侧各有一黄色枕斑,始自最后一枚上唇鳞,斜向颈背,略呈椭圆形;
唇部淡黄色,唇鳞沟黑褐;头腹面灰白色。躯干及尾背黑褐色,两侧D5-D7鳞行有二行
浅黄色纵纹,沿此二纵纹可以识别出一列铁锈色点斑,纵纹外侧有许多不明显的黑色点
斑。腹鳞及尾下鳞淡黄色,近外侧各有一窄长黑色点斑,前后缀连成链纹。
眶前鳞1 (2),眶后鳞3 (4、2) ;颖鳞2 (1) + 1 (2);上唇鳞8为主,2-3-3式或3-2-3式,个别一侧为7或9, 2-2-3式、3-3-3式或4-2-3式;下唇鳞10(8-11),前5 (4, 6)枚切前额片。背鳞19-19-17行,均具棱,个别的最外行平滑;腹鳞雄性132-172,雌性143-161;肛鳞二分;尾下鳞成对,雄性79-99,雌性82-93。
上领齿20—25枚,呈连续的一列,通常最后二枚骤然增大或由前到后逐渐增大。
Pope (1935: 105)记述了福建崇安标本的半阴茎形态;张服基等(1984)记述了福
建标本的半阴茎形态。
文献记载:福建♂+♀19早”号腹鳞146-154,尾下鳞87-97对(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,1974). Pope (1935)列出福建南平与崇安标本眶前后鳞及上下唇鳞的各种变异情况,以及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江西、贵州、四川等地♂+♀41号标本的腹鳞与尾下鳞数。浙江各地10雄11雌腹鳞142-158,尾下鳞78-96对(黄美华等,1990)。安徽雄雌各2号腹鳞145-149,尾下鳞78-90对(陈壁辉等,1991)。贵州各地69雄29雌5幼腹鳞138-154,尾下鳞70-105对(伍律等,1985)。
铁锈色纵纹,枕部两侧有-对椭圆形黄色枕斑。腹鳞132以上。
描述依据标本 福建崇安、德化等地16雄7雌,广西1雄,湖北罗田1雌,四川各
地7雄10雌,共24雄18雌,42号标本。
形态描述 全长雄性(434+196) mm(福建崇安),雌性(499+134) mm(福建崇安)。
头背暗棕色,枕侧各有一黄色枕斑,始自最后一枚上唇鳞,斜向颈背,略呈椭圆形;
唇部淡黄色,唇鳞沟黑褐;头腹面灰白色。躯干及尾背黑褐色,两侧D5-D7鳞行有二行
浅黄色纵纹,沿此二纵纹可以识别出一列铁锈色点斑,纵纹外侧有许多不明显的黑色点
斑。腹鳞及尾下鳞淡黄色,近外侧各有一窄长黑色点斑,前后缀连成链纹。
眶前鳞1 (2),眶后鳞3 (4、2) ;颖鳞2 (1) + 1 (2);上唇鳞8为主,2-3-3式或3-2-3式,个别一侧为7或9, 2-2-3式、3-3-3式或4-2-3式;下唇鳞10(8-11),前5 (4, 6)枚切前额片。背鳞19-19-17行,均具棱,个别的最外行平滑;腹鳞雄性132-172,雌性143-161;肛鳞二分;尾下鳞成对,雄性79-99,雌性82-93。
上领齿20—25枚,呈连续的一列,通常最后二枚骤然增大或由前到后逐渐增大。
Pope (1935: 105)记述了福建崇安标本的半阴茎形态;张服基等(1984)记述了福
建标本的半阴茎形态。
文献记载:福建♂+♀19早”号腹鳞146-154,尾下鳞87-97对(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,1974). Pope (1935)列出福建南平与崇安标本眶前后鳞及上下唇鳞的各种变异情况,以及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江西、贵州、四川等地♂+♀41号标本的腹鳞与尾下鳞数。浙江各地10雄11雌腹鳞142-158,尾下鳞78-96对(黄美华等,1990)。安徽雄雌各2号腹鳞145-149,尾下鳞78-90对(陈壁辉等,1991)。贵州各地69雄29雌5幼腹鳞138-154,尾下鳞70-105对(伍律等,1985)。
大小
全长雄性(434+196) mm(福建崇安),雌性(499+134) mm(福建崇安)。
生物学
生活于山区,半水栖,常见于水域附近,或路边、草丛中,白天活动。
吃蛙、蟾蛛、蟒鲜或小鱼。6-7月怀卵1-7枚,可能为卵生(Pope, 1929)。捕食时从
猎物后部入口,7月下旬在黄山采到1雌怀卵9枚,进入输卵管的5枚较大,17 mm×8
mm(陈壁辉等,1991)。剖检赤水、雷山、贵定7号标本,胃内容物有泽蛙、斑腿树蛙
及条鳅属鱼1种,其中2只蛙的后肢先被吞入胃内,说明它不一定从头部开始吞食。7月采自雷山1雌怀卵28枚,6月采自独山1雌怀卵39枚,各均只有6枚进入输卵管(伍律等,1985)。
垂直分布:100(江西景德镇)-1360 m(贵州毕节)。
吃蛙、蟾蛛、蟒鲜或小鱼。6-7月怀卵1-7枚,可能为卵生(Pope, 1929)。捕食时从
猎物后部入口,7月下旬在黄山采到1雌怀卵9枚,进入输卵管的5枚较大,17 mm×8
mm(陈壁辉等,1991)。剖检赤水、雷山、贵定7号标本,胃内容物有泽蛙、斑腿树蛙
及条鳅属鱼1种,其中2只蛙的后肢先被吞入胃内,说明它不一定从头部开始吞食。7月采自雷山1雌怀卵28枚,6月采自独山1雌怀卵39枚,各均只有6枚进入输卵管(伍律等,1985)。
垂直分布:100(江西景德镇)-1360 m(贵州毕节)。
生境信息
生活于山区,半水栖,常见于水域附近,或路边、草丛中,白天活动。
吃蛙、蟾蛛、蟒鲜或小鱼。6-7月怀卵1-7枚,可能为卵生(Pope, 1929)。捕食时从
猎物后部入口,7月下旬在黄山采到1雌怀卵9枚,进入输卵管的5枚较大,17 mm×8
mm(陈壁辉等,1991)。剖检赤水、雷山、贵定7号标本,胃内容物有泽蛙、斑腿树蛙
及条鳅属鱼1种,其中2只蛙的后肢先被吞入胃内,说明它不一定从头部开始吞食。7月采自雷山1雌怀卵28枚,6月采自独山1雌怀卵39枚,各均只有6枚进入输卵管(伍律等,1985)。
吃蛙、蟾蛛、蟒鲜或小鱼。6-7月怀卵1-7枚,可能为卵生(Pope, 1929)。捕食时从
猎物后部入口,7月下旬在黄山采到1雌怀卵9枚,进入输卵管的5枚较大,17 mm×8
mm(陈壁辉等,1991)。剖检赤水、雷山、贵定7号标本,胃内容物有泽蛙、斑腿树蛙
及条鳅属鱼1种,其中2只蛙的后肢先被吞入胃内,说明它不一定从头部开始吞食。7月采自雷山1雌怀卵28枚,6月采自独山1雌怀卵39枚,各均只有6枚进入输卵管(伍律等,1985)。
海拔范围
垂直分布:100(江西景德镇)-1360 m(贵州毕节)。
国内分布
广布我国东洋界,东起沿海,西迄四川盆地西缘山区及贵州高原。山西
(地址不详)、江苏(宜兴)、浙江(余杭、临安、安吉、宁波、镇海、金华、东阳、武义、开化、天台、仙居、乐清、泰顺、绪云、龙泉、遂昌、庆元、台州、丽水、宁海)、安徽(祁门、黄山、东至、霍山、太平、青阳、宣城、款县)、福建(崇安、邵武、泰宁、大田、德化、闽侯、泉州、周宁、南平、浦城、建阳、福安、福清、南安)、江西(萍乡、
宜春、赣州、安福、上犹、龙南、铅山、景德镇)、河南(信阳、篙县)、湖北(利川、通山)、湖南(武岗、长沙、衡山、衡阳)、广东(九峰、Wangzushan)、广西(金秀)、四川(宜宾、雅安、万源、南江、沪定、天全、南川、灌县、峨眉、洪雅、威州、米易、古蔺、汝川、彭县)、贵州(贵阳、赤水、印江、册亨、清镇、毕节、榕江、雷山、贵定、
独山、龙里、江口、平扩)、陕西(太白、商南、宁强)、甘肃(文县)。
(地址不详)、江苏(宜兴)、浙江(余杭、临安、安吉、宁波、镇海、金华、东阳、武义、开化、天台、仙居、乐清、泰顺、绪云、龙泉、遂昌、庆元、台州、丽水、宁海)、安徽(祁门、黄山、东至、霍山、太平、青阳、宣城、款县)、福建(崇安、邵武、泰宁、大田、德化、闽侯、泉州、周宁、南平、浦城、建阳、福安、福清、南安)、江西(萍乡、
宜春、赣州、安福、上犹、龙南、铅山、景德镇)、河南(信阳、篙县)、湖北(利川、通山)、湖南(武岗、长沙、衡山、衡阳)、广东(九峰、Wangzushan)、广西(金秀)、四川(宜宾、雅安、万源、南江、沪定、天全、南川、灌县、峨眉、洪雅、威州、米易、古蔺、汝川、彭县)、贵州(贵阳、赤水、印江、册亨、清镇、毕节、榕江、雷山、贵定、
独山、龙里、江口、平扩)、陕西(太白、商南、宁强)、甘肃(文县)。